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圖解)

作者: 時間:2022-04-20 點擊數: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下簡稱《審計法》)已于20211023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修訂通過,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100號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211日起施行。

一、修改背景

《審計法》是審計領域的基礎法律,自199511日起施行,2006228日作出第一次修改,此次為第二次修改。審計法施行20多年來,在保障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深化改革、促進依法治國、推進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審計環境、審計對象以及審計內容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黨中央、國務院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各界對審計工作有了更多期盼,審計理論和實踐也不斷創新發展,現行審計法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發展,亟須對其進行修改完善。

二、修改必要性

(一)修訂《審計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審計工作決策部署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審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闡述了審計工作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問題,為新時代審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了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的重大決策部署,強調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組建了中央審計委員會,加強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多項重要文件,要求完善審計制度,保障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目前,黨中央關于審計領域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正在順利推進并取得明顯成效,需要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有關主張成為國家意志,把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

(二)修訂《審計法》是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審計機關要堅持依法審計,實現審計全覆蓋,努力做到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國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資金運用到哪里、公權力行使到哪里,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里。隨著審計監督范圍不斷拓展,原《審計法》規定的審計機關職責已經不能適應審計全覆蓋實踐需要,應當按照黨中央要求,根據憲法精神作出明確界定,為審計機關依法履職、更好發揮作用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三)修訂《審計法》是審計機關依法履職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依法審計是審計監督的基本原則。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賦予審計監督新使命新任務,審計所處的客觀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這就需要通過修訂《審計法》,一方面解決現有審計權限和手段難以保障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制約審計監督作用充分發揮的問題;另一方面加強對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監督制約,規范審計權力運行。同時,各級審計機關在工作中大膽探索創新形成的一些成熟經驗做法,也需要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

三、修改主要內容

原《審計法》共54條,此次修訂中,修改34條,增加7條,合并1條,修訂后共60條。新修訂《審計法》在保持原《審計法》框架結構和基本內容不變的基礎上,主要著重修改了以下五個方面:

(一)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鞏固和深化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成果。此次審計法修改在總則中明確規定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

(二)健全審計工作報告機制,更好發揮審計監督對人大監督的支持作用。此次審計法修改明確規定,審計工作報告應當重點報告對預算執行及其績效的審計情況,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報告對國有資源、國有資產的審計情況。

(三)擴展審計監督范圍,推進審計全覆蓋。此次審計法修改在現行審計法規定的相關審計范圍的基礎上,將國有資源、國有資產,關系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項目,國家重大經濟社會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等納入審計范圍,并明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法律地位。

(四)優化審計監督手段,規范審計監督行為。此次審計法修改一方面賦予審計機關履行職責必需的權限,為審計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另一方面,對加強審計機關自身建設、規范審計權力運行、強化對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監督制約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構建日臻完善的監督和制衡機制。

(五)強化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提升審計監督效能。此次審計法修改明確了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責任以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機關單位和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整改情況的監督責任,同時強化審計結果運用,規定審計結果以及整改情況應當作為考核、任免、獎懲領導干部和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參考。

 

    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修改前后對比圖

河南工程學院·審計處 鄭州·龍湖 地址:河南省鄭州新鄭龍湖祥和路1號 電話:0371-62508029 郵編: 451191 郵箱: sjc16660501@126.com